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IMF驻华代表处昨天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的最新报告——中国经济展望。这份报告提供了IMF工作人员对中国经济的最新预测以及在当前全球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对中国政策的建议。这个报告将会定期发布,大家在IMF驻华代表处的网站上可以看到:http://www.imf.org/external/country/chn/rr/chi/2011/092611c.pdf

 

以下是这份报告的要点:

 

中国正在平稳地实现软着陆。目前正在采取的退出货币刺激政策和削减公共支出的措施是适度的,也使经济增长出现健康的减缓。银行贷款已放慢,但其他信贷来源依然活跃。早些时候来自水果、蔬菜和谷物的通胀压力正在缓解,但出现了新的通胀推升因素(体现在猪肉价格高涨上)。然而,除非出现进一步的食品冲击,通胀应在年底降至4.5%。政府的措施目前已成功地使房地产市场稳步降温。

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复苏缓慢,下行风险增加。我们的基线预测是全球增长率在2012年将降至4%(去年为5%)。在中国,在工资上涨与就业市场强劲的支持下,内需将刺激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增长,尽管其庞大的出口部门将受到工业国家需求不足的影响。因此,中国2012年增长预测下调至9%(几个月前的预测为9.5%)。此外,对经常项目盈余的预测将略低于先前,预计在2011年和2012年将分别达到GDP5.2%5.6%

货币与财政状况应继续回归至更为中性的态势。由于以下原因,现阶段不需要对经济提供额外支持:第一,另一轮的食品冲击可能重启通胀。第二,受实际利率低,金融工具匮乏,以及房产持有成本低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房地产泡沫的潜在倾向依然存在。第三,中国仍在消除为应对2008年危机采取的措施所带来的副作用,银行、政府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要恢复至健康状态也需时日。这些风险的存在意味着应继续退出财政与货币刺激措施,正如政府在年初所设想的那样。

最近的全球性事件再次强调了“十二五”规划中所提出的“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性,即中国经济需要从“出口和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转向“消费导向型”及更高质量的增长模式。这样有几个好处,包括降低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冲击,增加中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和减轻分配不平等程度,减少中国的能源消耗强度和相关的污染程度,并逐步增加就业机会。更旺盛的中国的国内需求也将有助于支持全球经济增长,包括吸收更多的进口。

这就是说,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保持灵活性,在面临外部经济放缓的严峻形势下,更需要调控政策的快速的转变。与20092010年相比,这种政策响应的性质应该有所不同。财政政策可以作为防御冲击的第一道防线,它的作用主要集中于刺激消费、提高家庭收入,应执行预算,而不是通过银行系统传导。即使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下,采用本币升值的政策,并同时采用便于资源从制造业转移到非流通部门的政策,将对本国的经济再平衡有所帮助。鉴于各界对信贷质量和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持续关注,因此中国所采取的任何货币政策都应该适度。

(此为最新预测文件的概要,全文请参见 http://www.imf.org/external/country/chn/rr/chi/index.htm )

话题:



0

推荐

司马喆

司马喆

7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原名Murtaza Syed,出身于巴基斯坦,英国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经济学博士。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代表处副代表。 2004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财政事务部、亚洲及太平洋部工作过。在2010年7月赴北京工作之前,在华盛顿特区就广泛参与研究亚洲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香港及老挝。参与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亚洲区域监督及多米尼克贷款项目。研究领域涵盖贸易、投资、不平等、财政可持续性以及金融溢出效应。 在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前,曾担任英国财政研究所(IFS,位于伦敦)研究经济学家,以及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人类发展中心(位于伊斯兰堡)高级政策分析师,还曾任教于英国牛津大学。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7篇